本帖最后由 william.qi 于 2023-12-8 06:36 编辑
一、光刻胶概述 (一)光刻工艺 光刻工艺通俗来讲就是在晶圆上覆盖一层光刻胶,由于光刻胶含有光敏材料,受到特定光照后材料性质会发生变化,因此可以让光透过设计好线路图案的掩膜版,照在光刻胶上,被照到的光刻胶会发生改变溶解度变得易于溶解(以正胶为例),然后将晶圆上被曝光的光刻胶溶解清洗,然后经过刻蚀、沉积、离子注入等工序形成线路,最后清洗掉剩余的光刻胶。 就如同光透过胶片(掩膜版)把照片打在幕布(硅片)上,光刻胶就像一层光敏保护膜,被打到的部分膜就容易被溶解掉,洗去需要刻蚀的区域的光刻胶,保留该保留区域的光刻胶,然后将整张幕布放入腐蚀性液体中,最后洗去光刻胶,就可以在幕布(硅片)上,雕刻出照片(线路)的图案。这就是半导体光刻的大致原理。
(二)光刻胶的构成 光刻胶主要是由树脂、光引发剂、溶剂、单体和其他助剂组成。树脂主要是用于把光刻胶中不同材料聚在一起的粘合剂,给予光刻胶机械和化学性质。光引发剂,又称光敏剂或光固化剂,系光刻胶材料中的光敏成分,在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或可见光能量后,可分解为自由基或阳离子并可引发单体发生化学交联反应。因此树脂和光引发剂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根据化学反应机理不同,光刻胶可分为正胶和负胶,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,正胶感光后变“软”,负胶感光后变“硬”,“软”的部分会被溶解,“硬”的部分会被保留,所以同一块掩膜版,正胶和负胶感光溶解后的图案凹凸相反。
(三)光刻胶的分类 光刻胶按应用领域可以分为PCB光刻胶、LCD光刻胶、半导体光刻胶。
半导体光刻胶中按曝光波长的分类,又可以分为G线、I线、KrF、ArF和EUV五种类型,波长按顺序降低,对应制程也顺次缩小。从市场规模上看,全球以ArFi(浸没式)、KrF为主流,国内以ArF(干式)、KrF为主流,合计占比均超过70%。
二、光刻胶竞争格局和技术难点 (一)竞争格局 日美厂商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绝大份额,核心技术也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。日本合成橡胶(JSR)、日本东京应化、美国杜邦-罗门哈斯、日本信越化学、日本住友化学、日本富士电子材料六家大厂垄断半导体光刻胶市场。2019年的数据是,日本厂商几乎垄断先进制程市场,占据全球64%以上的g/i线光刻胶市场、83%以上的ArF光刻胶市场、74%以上的KrF光刻胶市场。日韩、欧美主要厂商已实现高端制程光刻胶的量产。 (二)技术难点 1、配方壁垒 配方研发是通过几百个、几千个树脂、光酸和添加剂的排列组合尝试出来,且难以通过现有产品反向解构出其配方。 2、配套光刻机壁垒 光刻胶需要通过相应的光刻机进行测试和调整,目前国际光刻机龙头厂商所在地区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,国产光刻机产品较少,且技术水准与海外龙头有较大差距,可供光刻胶厂商测试的资源较少,且光刻机设备本身价格高昂。 3、稳定性问题 产品纯度、金属离子杂质控制等也是光刻胶生产工艺中需面临的技术难关,光刻胶纯度不足会导致芯片良率下降。而从实验室到稳定量产又是一道难关。
|